"); MsgBox.document.write (" "+Item+""); MsgBox.document.write ("
"); MsgBox.document.close(); MsgBox.print(); MsgBox.close(); }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纠正不良习气 树立清风正气
市委《意见》解读之一:让请客送礼回归本源
来源:闽西日报  日期:2015-02-03 【字号:

让请客送礼回归本源  

  ——市委《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的意见》解读之一

  

  《意见》在“关于请客铺张、送收礼金问题”部分,列举了4种具体表现,提出婚丧事宜节俭抑奢、其他喜庆事宜不操办,礼尚往来须有度,重申党员干部不得送收“红包”的纪律规定等4条纠正方法。把“请客铺张、送收礼金”作为不良习气的第一部分提出来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。

 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,崇尚礼仪、热情好客,是客家优良传统。但铺张请客、送收礼金变异了人情往来,必然催生和助长奢靡浪费、人情功利化等不良风气,带坏社风民风,滋生腐败问题。一是花样繁多的宴席孳生人情关系的机巧与泡沫。延续了几千年的婚丧嫁娶办宴席,带点礼物礼金,以表祝福或慰问、关心和帮助,都有“礼”的成分,这也是促进亲情友情和睦互尊的文明。但是,愈演愈烈,婚宴、寿宴、丧宴、小孩满月宴、升学宴、乔迁宴、升官宴等等,异化了正常的人情往来,使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谊蒙上了虚伪、客套、功利的色彩。二是助长了相互攀比之风。闽西是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,向来以热情好客著称。但是,为了所谓的“面子”,接待讲究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,三大盆、八大碗杂陈,“客人不醉不罢休”,既费时又浪费,甚至相互攀比,讲排场,比阔气,奢侈畸形消费成风,成为民众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,甚至成为社会“公害”。三是成为培育公款吃喝之风的温床。中央出台了“八项规定”“六项禁令”和反“四风”等一系列措施,但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,比如,一些党员干部隐身到农家乐、会所或单位食堂公款吃喝,“舌尖上的腐败”仍未根除。四是催生了腐败行为。一些党员干部对下级或管理、服务对象送的“红包”半推半就、欲拒还迎,甚至暗示索取。这里收了别人的,转身又往别人那儿送。《意见》重申党员干部不得送收“红包”的纪律规定:党员干部自己坚决不送“红包”,对不该收受的“红包”应当场拒绝,拒绝不了的一个月之内必须上交纪检监察机关,并作为个人重大事项向组织报告。这是一条高压线,不得触碰。特别应严明:对那些听闻送“红包”者被立案调查,突击退交的;未当场拒绝,超过规定期限上交的,等等,都一律视为收受礼金或受贿,必须坚决严肃处理。

  弘扬优良传统,纠正不良习气,就是要让请客送礼回归本源。这个本,就在于物质上的节简,量力而行,而不是让请客送礼成为沉重的负担;在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诚友谊,而不是宴席上的讲排场、比阔气,不是礼金上的相互攀比;在于朋友之间的真心帮助、诚挚的祝福,而不是虚伪和客套;在于纯粹、清爽的“礼尚往来”,而不是充满功利色彩的“红包往来”。

  党员干部该如何把握请客、送(收)礼?《廉政准则》第一条和第八条的第三款已作出明确要求:不准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、支付凭证;不准大办婚丧喜庆事宜,造成不良影响,或者借机敛财。我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,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应遵守的纪律,更应当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起码的内在品质,唯如此,才能让人情摆脱权力腐败的绑架,弘扬闽西苏区的光荣传统,促进党风、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。(岩纪轩)

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